上一星期去中央大學參加了當代台灣電影大學生交流工作坊,一天看兩部電影的豐富
課程令人難忘,總共看了七部電影,其中有三部都是還沒上映的,當然,對台灣的國片現
況有了些了解,其實,台灣有著很多好電影的,可以說是不虛此行,當然日後希望大家能
夠多看看國片,一起支持國片。
第四張畫(The fourth portrait):【第四張畫】媒體報導 即將在2010/10/22上映
電影的開場畫面是小翔父親瀕死的醫院場景,隨即埋下了接下來電影劇情的發展伏筆,
父親的死讓已是單親家庭成長的小翔,不管是人格發展或是小翔接下來的成長歷程都是很劇
烈的影響。導演的影片故事線,緊扣著本片的片名,依序出現的四張畫,某種程度代表了小
翔的人生經驗與成長。
第一張畫-父親的遺像。為了處理父親的後事,將以前的照片翻出來,找啊找的,竟沒
一張合適的,或許可以合理解釋為何小翔在處理父親的後事時表現如此冷靜,因為小翔父親
沒有給予小翔應有的關懷,在小翔的記憶中,父親是缺席的,最後他只能依著在醫院看見父
親充滿病容的容貌而繪下他的第一張畫。
第二張畫-小翔好朋友的明顯特徵。或許是對新環境的不熟悉,有或者是小翔內心知道與
同齡孩子之間的差異,在與同儕之間的相處上,好像有著隔閡,而在此時,認識了一位好像
可以跟自己處得來的夥伴,帶著小翔以不同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對小翔來說,這是另一種
的學習方式,看似不循正途,但其中卻又隱含最真實的人生百態。
第三張畫-小翔的哥哥。這幅畫雖沒有明顯主題,小翔的哥哥是以黑點畫出,但這幅畫為
本電影增添很多懸疑的元素,在加上導演的拍攝手法,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到底小翔的哥哥
是否還在這世上?繼父的態度、警方的問訊、消波塊詭異的鞋印,讓觀眾自行去拼湊,去推敲
出真相。
最後一張畫,也就是第四張畫,應該就是小翔的自畫像。以自畫像作為結束是很好的,
前面三張畫事畫小翔看到的外在事物,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究竟,我是一個怎樣的
人?我想,不管對小翔或是我們來說,經歷過人生旅途上許多的紛紛擾擾,最終我們會看一
個什麼樣的自己。
以上是循著畫的出現來探討對故事發展的意義。接著是對人物選角的看法,不可否認的
,「手槍仔」由納豆飾演,為應是沉悶分為的電影,增添了一點笑料,但回歸到手槍仔的台
詞中,其實隱含很多發人深省的字句,有點大智若愚的感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手槍仔在
電影中前後的反差,電影前半出現時,他看似豁達、樂觀的笑傲的人生,到處偷、拐、搶、
騙,就算被抓到警局也樂此不疲。但在電影接近結尾時,給了觀眾投了個震撼彈,失智的爸
爸、眼盲的弟弟、岌岌可危的居所,看了不禁令人鼻頭一酸,覺得手槍仔外表看似放蕩不羈
,但還有誰比他更了解真實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本片在故事情節的安排、懸疑氣氛的設計、場景的布置、燈光的氣氛營造都相當出色,
另外本片亦點出許多社會議題,不管是單親問題、家暴問題等等,我想是不值得多次觀看的
電影,雖然談及的議題沉重,但我們卻不得不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