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在國合會實習的日子已經三週了,三週來也有了些小心得。
首先先從國合會談起吧!
其實在實習之前,我並不知道國合會這個組織,
只是很湊巧的在google關鍵字中打入"暑期實習",找到了國合會,
而國合會的實習內容相當吸引我,
因為能夠有機會接觸與認識不同的國際組織,
而且我一直很希望能夠參與這樣的非政府組織。
提到關鍵字了,"非政府組織"。
是的,國合會並不是政府單位,它所扮演的角色是外交部底下的"執行單位",
目前台灣有23個邦交國,35個技術團,其中技術團的專案執行,都是有國合會負責,
主要是協助夥伴國在政策、基礎建設、技術的交流,
尤其在農業技術上的交流,是相當受夥伴國稱許的。
國合會在與國際上類似做這樣援助工作的組織比較起來,規模是相當小的,
但在這三週實習下來,覺得國合會是相當有效率的組織,
就我待的單位而言,
一直不斷引入能夠增加計畫執行效率的計畫審核機制及KM平台內容的擴充。
國際發展相關組織
由於國合會也還是在發展中的組織,為了讓組織運作更有效率,
所以必須不斷吸取國際上組織的成功經驗,
著重於對亞洲開發銀行(ADB)的研究,瀏覽ADB的網站令我大開眼界,
ADB是知識管理做得相當成功的組織,knowledge management,
ADB並不吝於將自己成功的經驗對外分享,
ADB知識管理的核心人物:Olivier Serrat
甚至有系統的將組織運作時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核心知識歸納整理,
尤其knowledge solution專欄,將組織運作時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
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撰寫出來,不只能運用到援助機構組織,
我想也能運用到其他類型的組織運作,
比如說在strategy management中,從culture theory到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
一系列告訴該如何,有效的進行strategy management。
同時,我也得到了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其實知識管理是歸納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
因為最重要的知識來自於"人"的腦海中、"人"執行過的計畫經驗,
而要如何讓組織成員願意將他們的腦海中的知識提供給組織,
便是組織領導者在知識管理方面很重要的議題。
所以接著便要提到我的實習內容了。
找出組織的核心知識
再找出國合會的核心知識之前,我的mentor希望我先瀏覽其他相關組織的作法,
以便與國合會做對照,雖然ADB做的相當完整,但因為之前國合會已經對ADB有相關研究,
因此Mentor便希望我除了ADB以外的組織去蒐集資料,
我的Mentor跟我提到,必須去看每個組織的策略書、了解他們接下來的目標與優先領域,
因為組織會將有限資源投入到優先領域,發展核心能力,
並且有效利用資源與擁有的核心知識與能力去達到組織目標。
Mentor們還不斷強調,因為資源有限,所以要讓計畫達到最大效益。
前兩週有點無頭緒,所以除了閱讀會內的文件外,也額外閱讀與知識管理相關書籍,
以建立背景知識,才了解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在瀏覽過程中,發現很多組織都會訂定"長期的策略書"、"中期的計畫書"、
"各部門的執行計劃書"等等,裡面都會明確定出目標、希望達成的成效等等。
但各個組織所會釋出的資料程度不一,有一些組織沒有像ADB那樣的開放程度。
總之,就是要繼續悠遊在資訊海當中。
實習中的自我成長
相較於去年暑假的實習經驗,我覺得今年的我收穫更多了,
關鍵在於更多了份熱忱吧!
其實在去國合會實習前,發生了點小插曲,詳細原因就不多說了
而且每天這樣台北-新竹通勤,如果沒有大力吸收與學習,也太對不起自己了,
而且我認為態度真的很重要,
我覺得實習時,應該要將自己放到一個更高的格局,
不能再認為自己是學生的身分,等著別人來指導你,
而要將自己放到也是組織成員一份子的情境當中,
因為這樣你就會力求能夠回饋給組織一些東西,
雖然小,但如果能造成一點點影響或改變,
這樣身為實習生的我們才有價值,
同時,主動積極是不能缺少的,
永遠不能等人家告訴你該做什麼,
而是要主動詢問,
甚至先擬好一份計畫,就算方向不對,但至少是一個起頭,
因為這樣便能開始與mentor討論,從討論中去釐清問題,不斷修正與前進。
在不斷吸收新知與延伸當中,
我越來越感受到這個世界太大,自己實在太渺小,所以必須一直不斷的學習。
除了實習之外,希望能夠趕快將800題英文寫完啊!
接下來的實習,也繼續加油吧!
其實還有太多的心得,不管是組織觀察、互動關係、遇到的好夥伴們,改天再分享~